打开APP

Science Immunology | 胞毒性T淋巴细胞驱动细胞毒性的生物力学特征

de Jesus等人开发了一种高分辨率方法,用于分析免疫细胞的机械输出并识别描绘功能不同的细胞亚群的关键特征,比较了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与其他免疫细胞施加的界面力模式。

2024-07-21

Nature子刊:王帆/常凌乾/钟晓兰团队开发超分辨光子力显微镜,实现单分子超微生物力学检测

该实验表明在水溶液中纳米颗粒与DNA分子是具长程作用力的。该技术为探究生理环境中生物分子的长程相互作用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2024-06-17

Cell:周大旺/陈兰芬/叶丽林团队发现调控T细胞肿瘤免疫功能的生物力学检查点

该研究揭示了转录因子Osr2整合生物力学信号并促进肿瘤反应性CD8+T细胞的终末耗竭。

2024-05-17

研究人员研发出世界上最小的生物力学连接装置

   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制造出世界上最小的机械互锁生物结构,一个由称为肽的微小氨基酸链组成的双环链。该研究结果发表于《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上。该团队详细描述了实验室中制造的这种结构库(2个互锁环、1个哑铃环、1个菊花链和1个互锁的双套索),每个结构的大小约为十亿分之一米。其中一些结构至少可以在两种

2021-09-30

细胞外囊泡的生物力学性质测量方面取得进展

  细胞外囊泡广泛存在于循环系统中,能够介导细胞间通讯,在细胞外基质中扩散从而调节肿瘤微环境。细胞外囊泡的机械性质影响其生物学功能,从而影响对目标细胞的改造效果。此外,囊泡的机械性质还会影响其穿越细胞外基质的过程,这对其向远端传递生物信息十分重要。细胞在恶变过程中力学性质的改变引起细胞行为和肿瘤微环境的改变,最终决定肿瘤侵袭和转移。细胞外

2021-08-11

Science Advances:研究揭示生物力学特征参与袖蝶属蝴蝶局部适应与物种形成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张蔚课题组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增殖与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朱健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上合作发表了题为“A widely diverged locus among Heliconius butterflies m

2021-08-18

研究发现调控植物器官塑形的生物力学机制

扁平化是叶片等植物器官最为常见的形状之一。另一种常见的器官形状是辐射对称,如根、茎。不同的器官形状如何产生是一个基本的发育生物学问题。多年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了众多能够影响植物器官形态的基因,但是这些基因怎样介导器官三维形态的变化(又称塑形)尚有待解析。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焦雨铃研究组长期致力于植物器官塑形的研究。近年

2020-09-12

刘有军——北京工业大学——生物力学仿真与医学应用,医学图像处理与个性化生物力学仿真建模,肝癌微波热凝固治疗基础研究。

生物力学仿真与医学应用,医学图像处理与个性化生物力学仿真建模,肝癌微波热凝固治疗基础研究。

2016-07-26

吴云鹏——重庆大学——生物力学生物流变学

生物力学及生物流变学

2016-07-26